"設計是一種職業更因該是一種興趣,設計作品不只是為了讓客戶滿意,更應該、讓自己滿意"
"設計是一種職業更因該是一種興趣,設計作品不只是為了讓客戶滿意,更應該、讓自己滿意"
一、遠離核心動線的“死角區域”,別讓工位“藏起來”
辦公室裝修設計講究“動線引導行為”,核心動線(如主走廊、樓層必經通道)是員工高頻流動的“主動脈”,而走廊盡頭、消防通道旁、樓梯轉角的隱蔽角落則是“血流不暢”的死角。把輪用工位放在這里,員工找不到、不愿走,最后往往變成堆放雜物或臨時歇腳的地方,完全背離“輪用”的初衷。更關鍵的是,消防通道旁放工位可能違反安全規范,萬一緊急情況需要疏散,反而添亂。辦公室裝修設計要“讓空間服務人”,死角區域本就不是用來放高頻使用工位的。
二、緊鄰高干擾源的“嘈雜地帶”,別讓工位“變菜市場”
輪用工位需要基礎的專注度,可電梯廳門口、打印機房旁、衛生間干區、茶水間操作區這些“流動噪音源”旁邊,根本不適合放工位。電梯叮咚聲、打印機轟鳴、洗杯子的碰撞聲、衛生間的水流聲……這些高頻干擾會不斷打斷工作節奏——剛回完一封郵件,就被電梯聲嚇一跳;剛想寫方案,隔壁衛生間的沖水聲又扯走注意力。辦公室裝修設計的核心是“功能分區”,高干擾區該配休息區或臨時接待區,不是需要專注的輪用工位。
三、背陰/通風差的“壓抑角落”,別讓工位“悶得慌”
員工對環境的感知很敏感,沒有窗戶的暗房、空調出風口正下方、通風管道旁邊這些位置,本身環境就差:背陰導致光線昏暗,久坐眼睛酸、情緒低落;空調直吹容易感冒,肩膀僵得快;通風差還會有異味(比如衛生間飄過來的潮氣),讓人坐立難安。輪用工位本來就是“臨時”的,環境再壓抑,員工寧愿擠在固定工位,也不想坐在這里“遭罪”。辦公室裝修設計要“用環境留人”,差的環境只會讓輪用工位更沒人愿意用。
四、與功能區重疊的“沖突地帶”,別讓工位“搶地盤”
辦公室裝修設計需要“功能明確”,會議室門口、洽談區旁邊、培訓室后方這些區域,本身是“臨時聚集+溝通”的功能區,和輪用工位的“專注工作”屬性沖突。會議室散會時,人會涌到門口,占用工位放包或聊天;洽談區的人討論項目,聲音會飄到工位區,影響別人辦公;培訓室上課,外面的燈光或聲音也會干擾工位使用者。重疊地帶會讓空間“亂成一鍋粥”,兩邊功能都發揮不好。
五、狹窄過道的“擠壓區域”,別讓工位“逼得慌”
空間效率是辦公室裝修設計的重點,但主通道旁僅留0.8米寬的地方、樓梯下方的小夾層、消防設施旁邊的剩余空間,根本不適合放輪用工位。這些地方通行不便——推電腦車要側身,搬文件要繞路;員工坐在這里也有壓迫感:頭頂是過道的人流,旁邊是樓梯的臺階,連放杯子的地方都沒有,更別說專注工作了。把輪用工位塞在這些地方,等于“為了湊數量而犧牲體驗”,完全沒必要。
辦公室設計中輪用工位的位置選擇,本質是“用戶思維”的落地——不是空間需要工位,而是員工需要“好用、舒服、不添亂”的工位。辦公室裝修設計要避開死角、高干擾、壓抑、沖突、狹窄這些坑,讓輪用工位既“好找”又“好用”,既“靈活”又“舒適”。當輪用工位不再“躲在角落”或“擠在吵鬧處”,它才能真正成為彈性辦公的“橋梁”:幫團隊快速響應需求,幫員工找到合適的工作場景,幫企業把空間價值最大化。